2月23日,根据学院党委工作安排,社科部组织全体思政教师在三楼会议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由社科部主任焦子国主持,学院副院长殷宏参加备课活动。
思政教研室主任李婷传达了上级《关于组织全省学校上好2023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并针对通知提出的三项任务,就如何结合课程上好思政第一课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导论部分,要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数据和现实让学生真正了解并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要把“四个现代化”以及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与之进行对照讲解,使学生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归纳的五个特色有更清晰的认知,并清醒地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绝不可能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地实现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着非常好的切入点,讲清楚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讲清楚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等殷殷寄语,引领师生发扬斗争精神,提高善于斗争的本领。
思政教师刘昕、韦红雪结合课程特点谈了自己的想法及做法。刘老师说,一是每堂课开设十分钟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教师精准讲解,在教学中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更好地解答学生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创新课堂形式,用“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们看到祖国之美,看到国家的发展,磨炼意志品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韦老师认为,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增强中国“站起来”的历史自信。在讲述形势政策第二专题“走好中国现代化之路”时,给同学们分享了钱学森回国经历以及如何在艰难的情况下研究导弹的过程。二是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增强中国“富起来”的现实自信。本专题她分享了中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的过程中是怎样面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阻挠最后终于成功的过程。三是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增强中国“强起来”的未来自信。这一专题分享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的故事。
社科部主任焦子国要求思政课教师根据学院党委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他强调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要结合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提高理论武装的实效。
在认真听取交流后,副院长殷宏对如何讲好思政开学第一课谈了三点意见。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要求有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二是加强课程创新。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亲和力。三是提高教学实效。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理论研讨和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以赛代练,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